从2000-2010年,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巨大突破。2000年,我国汽车产、销量均首次突破200万辆(分别为206.91万辆和208.86万辆)。2009年,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,位居全球第一;2010年,进一步突破1800万辆,蝉联全球第一。
但是,我国的汽车商品(含汽车零部件,不包括摩托车,下同)进出口情况却与此非常不称。汽车商品进、出口额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极小(最高时分别仅达到3.80%和2.01%),且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。我们之前的分析显示,我国汽车整车(尤其是乘用车)出口比例仍处全球最低水平。同时,在我国各主要出口行业中,汽车商品的出口额在各制造业中也排在较末端。以下为详细内容。
汽车商品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仍微
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WTO数据,2000年我国各类商品的进、出口总额分别为2250.94亿美元和2492.03亿美元,2001年进、出口总额分别仅增长8.20%和6.78%至2435.53亿美元和2660.98亿美元。2001年12月我国正式加入WTO。之后的9年,进、出口额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1.41%和21.87%。2010年我国进、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3960.02亿美元和15777.64亿美元。

2000年,我国汽车商品进、出口总额分别为37.98亿美元和15.81亿美元,分别仅占我国进、出口总额的1.69%和0.63%。之后汽车商品贸易额总体呈上升趋势(除了2009年),2010年汽车商品进、出口总额分别达到530.43亿美元和280.37亿美元。
其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总的来说也呈上升趋势,但仍非常小。2010年汽车商品进口额在我国所有商品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升至3.80%,达21世纪以来最高水平;该年汽车出口额占比升至1.78%,但其最高水平出现在2008年——达到2.01%。
汽车商品对欧盟和日韩逆差对美国顺差
2000-2010年,我国总体进出口贸易均处在顺差状态(不过从2009年开始,顺差额显著减少)。但我国汽车商品贸易至少从2000年以来都处在逆差状态。2000-02年,我国汽车商品贸易逆差额逐渐增大,但总体在22-43亿美元这个区间。2003年,贸易逆差额突增至92.07亿美元,2004年虽略降,但仍在81亿美元之上。2005-06年回落至35-42亿美元。2007年贸易逆差降至10.00亿美元,2008年更缩小到3.84亿美元。
但2009年汽车商品贸易逆差剧增至109.95亿美元,2010年进一步增至250.06亿美元。
我国汽车商品的主要贸易国是欧盟、美国、日本和韩国,2000-2010年与这四大地区/国家的进出口贸易额平均占我国汽车商品贸易总额的76.9%。其中,欧盟、日本和韩国(尤其是前两者)是我国汽车商品主要的进口来源。2000-2010年,我国累计从欧盟进口了917.98亿美元的汽车商品,从日本进口了727.96亿美元的汽车商品,从韩国也进口了198.15亿美元的汽车商品。
这11年,我国与欧盟、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商品贸易均为逆差。2009年,我国对欧盟的汽车商品贸易逆差就达到100.10亿美元,2010年贸易逆差翻番至215.86亿美元;对日本的贸易逆差2009年达到95.57亿美元,2010年增至144.05亿美元;对韩国的贸易逆差2010年也已达到33.28亿美元。
注:
WTO在发布2002年数据时,列出了之前两年的数据。WTO对“中国”、“中国香港”和“中国台湾”的进出口数据均单列出来,本文采用的其列出的“中国”的数据。WTO列出的中国对“欧盟”贸易数据,2000-02年指欧盟15国,2003-05年指欧盟25国,2006年及以后指欧盟27国。